本课要求学生掌握的内容有: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和主要内容、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1)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和主要内容
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人。1915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大旗,提出民主与科学口号,矛头指向封建的儒家思想; 1917年,蔡元培任北大校长,在学术上实行"兼容并包,百家争鸣"的方针,让各种学派自由发展,实质是让新思想在北大得到传播,让新文化占领封建文化的阵地。胡适的《文学革命论》和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开始文学革命,鲁迅《狂人日记》揭露了旧礼教吃人的本质。
主要内容:前期: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2)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①新文化运动前期是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反对旧文化的斗争,反映了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过程发展到了新阶段。
②它猛烈的冲击着中国千百年来传统的封建伦理道德观念及其政治意识,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③在新文化运动中,人民的思想尤其青年人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民主和科学的思想得到弘扬,形成一股生气勃勃的思想解放潮流,也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奠定了思想基础。
④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在批判封建正统思想的过程中,对东西方文化某些提法存在着绝对否定或绝对的肯定的片面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