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
一、选择题
1.古代雅典城邦平民能在反对贵族的斗争中取得胜利,最重要的社会因素是( )
A.平民开展暴力斗争 B.代表平民利益的领袖不断改革
C.平民中不再有债奴 D.平民中新兴工商业者力量壮大
1.D 可从梭伦改革的影响(最大受益者)考虑。
2.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认为,世上有两种形式的平等,即数量平等和比值平等。数量平等是绝对平均主义,比值平等则是根据个人的实际价值,按比例分配与之相称的事物。根据以上观点,通常所说的“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应该是( )
A.更接近于数量平等 B.更接近于比值平等
C.数量平等高于比值平等 D.既非数量平等又非比值平等
2.B 题目的条件是给出了亚里士多德所论述的两种平等——数量平等和比值平等——的定义,题目的要求是运用亚氏的两种平等的理论分析“分数面前人人平等”这一现实(历史)现象。故首先必须理解两种平等的含义:根据题干材料,数量平等意味着不考虑个体之间的差异,一律按人头平均分配;比值平等意味着要考虑个体差异(实际价值,包括能力),根据差异按照一定的标准(比例)进行分配。“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就意味着有一个分配标准,故选B。当然学生完全可以直接从常识出发,对于绝大多数考生而言,只能根据自己的成绩(分数),被录取到相应的高等院校或不被录取,即“分数面前人人平等”。而成绩是考生实际价值的一个重要方面,国家根据这一标准在上百万考生之间分配相应的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这是与“比值平等相”近的。如果按照“数量平等”来分配,则意味着人人都上大学,甚至人人都上同一所大学(如北大),前者目前还无法实现,后者显然荒谬,故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