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李泽厚这样评价中国近代某一历史人物:“一代天才最后落得如此悲惨被动,是由于他不能摆脱封建生产方式带给他的深刻印痕。”李泽厚评价的对象最有可能是( )
A.孙中山 B.洪秀全 C.康有为 D.陈独秀
2.(2012·吉林质检)有学者记载:“但在起义之初,由于条件比较艰苦,每人只头裹包巾,身穿号衣,作为义军标记……士卒及新兄弟扎红巾,官长及老兄弟扎黄巾,旅帅以下为黄布巾,以上为黄绸巾,官高一级,拖长一寸。普通百姓则包蓝布巾。”材料反映了太平天国将士( )
A.政治的平等性 B.经济的绝对平均
C.服饰的等级性 D.打击目标的正义性
3.太平军攻占绍兴后,地主“向佃户收租,如乞丐状,善者给数斗,黠者不理”。这种现象反映了( )
A.太平天国注重减轻封建剥削
B.太平天国否定了地主土地所有制
C.农民对清政府的苛捐杂税不满
D.农民依靠了太平天国政权进行抗租斗争
4.(2012·湛江调研)太平天国《资政新篇》的下列内容说明了( )
A.这个文件适应了太平天国革命的需要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对农民的思想产生了深刻影响
C.当时的农民阶级要求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D.近代农民领袖能够接受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主张
5.(2012·贵溪月考)朱维铮在《重读近代史》中有这样的叙述:“(缔造者们)言辞的崇高与行为的凶暴,平等的许诺与特权的森严,恰成对比,越来越使渴望解脱重重压迫的贫民失望。”这一观点最有可能用来描述近代中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