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耒耜经》记载:“辕有越,加箭,可弛张焉。……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江东之田器尽于是。”这一农具出现于( )
A.春秋战国 B.西汉 C.东汉 D.隋唐
2.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铁制工具还促进了在黄河流域地区兴修大批的排水工程,为远距离运输大批商品而进行的运河开挖以及在西北干旱地区进行的打井灌溉工程。”从中可知,我国古代大规模兴修水利应始于( )
A.夏商时期 B.战国、秦汉
C.隋、唐时期 D.宋、元时期
3.(2012·潍坊调研)《荀子·王制》:“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农书·粪田之宜》:“用粪犹用药业。”《吕氏春秋·上农》“时至而作,竭时而止。”《齐民要术》:“麦黄种麻,麻黄种麦。”以上四则材料均反映了( )
A.中国古代农业根据节气安排生产
B.中国古代农业注重因地制宜
C.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
D.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尊重自然规律
4.(2012·广州月考)古代中国人对牛有着特殊情感:吃猪肉但很少吃牛肉,杨柳青年画等民间风情画多以牛为题材,民间“牛郎织女”、“太上老君骑牛入函谷关”等传说……造成这一现象的关键原因是( )
A.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B.佛教的广泛传播
C.封建统治者实施愚民政策 D.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
5.(2012·淄博月考)古代民谚:“千生意,万买卖,不如翻块地。”这句民谚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 )
A.农业产值高 B.工商皆本
C.以农为本 D.商业兴盛
6.《吕氏春秋》记载:“士有当年而不耕者,则天下或受其饥矣;女有当年而不织者,则天下或受其寒矣。”这句话指出了( )
A.男耕女织的重要性 B.重农抑商的必要性
C.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D.古代农业的落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