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2011·海南单科)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上海、天津等工业先进地区人均工业产值的增长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
A.工业发展速度放缓 B.重工业生产速度加快
C.工业布局发生变化 D.工商业改造已经完成
2.(2012·乌鲁木齐月考)下列图一至图三是按时间顺序反映新中国建立以来某一时段工业经济成分的变化情况(以工业总产值为100,不包括手工业),出现这种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
A.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B.三大改造的进行
C.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
3.著名作家周立波1957年在《山那面人家》中说:“青春、健康,无挂无碍的农业社里的生活,同男子同工同酬的满意的工分……无一不是她们快乐的源泉。”这里的“农业社”是指( )
A.农民的个体经济组织 B.农业生产的合作组织
C.人民公社的生产组织 D.村的基层行政组织
4.下表是1957~1962年中国粮食出口和进口情况(单位:千吨)
年份
|
1957
|
1958
|
1959
|
1960
|
1961
|
1962
|
出口
|
2 092.6
|
2 883.4
|
4 157.5
|
2 720.4
|
1 355.0
|
1 030.9
|
进口
|
166.8
|
233.5
|
2.0
|
66.3
|
5 809.7
|
4 923.0
|
下列关于该表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1959年,中国粮食生产取得大丰收,故出口多,进口少
B.1957~1962年,中国处于经济困难时期,故粮食出口越来越少、进口越来越多
C.1961年,中国共产党积极纠正“左”倾错误,大量进口粮食以满足国内需要
D.1962年,国民经济虽逐渐恢复发展,但形势依然严峻,故粮食出口少而进口多
5.下图反映的是中国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城镇人口数的变化情况。其中,导致从C到D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