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泰山名胜之一的红门宫左侧是弥勒院,右侧是元君洞,中间是孔子登临处。这反映出( )
A.道教、佛教对儒家的巨大冲击
B.儒家正统地位的动摇
C.儒家自身的衰落
D.三教合一局面
解析:从材料信息看,红门宫左、右、中分别是佛教、道教、儒教的象征,反映的是三教合一的局面,因此D项符合题意。
答案:D
2.(2012·长沙模拟)某名人纪念馆大殿前悬挂有康熙皇帝御赐的书写有“学达性天”四字的横匾,主要用于表彰该书院对传承理学、培养人才的贡献。据此判断该名人是( )
A.黄宗羲 B.林则徐
C.董仲舒 D.朱熹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朱熹的思想。“学”为格物,“达”为致知,“性”为道,“天”为德。“格物致知”是朱熹思想的核心,他把道德看作天道的体现,即通过道德修养,追求“至诚”的境界,以感应天地,达到“天人合一”;通过教育,通过做学问,通过“养性”,达到“性命合一”。
答案:D
3.(2012·杭州质检)据史料记载,宋代女子吴妙静新婚之日,未婚夫在迎亲时溺水身亡,她遂出资在溺水处建造一座五孔石桥,并终身守节。吴妙静此举的思想根源最有可能来自于( )
A.董仲舒 B.朱熹
C.陆九渊 D.王阳明
解析:理学集大成的思想家朱熹,从哲学的高度论证专制统治和等级秩序的合理性,主张“存天理,灭人欲”。本题中吴妙静此举的思想根源最有可能来自于朱熹。
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