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 地图部分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目标:
1.地图上的方向判断;运用地球自转方向、经纬网等判断地理事物位置关系、物体运动或前进方向。
2.运用比例尺的概念,理解比例尺的含义;比较比例尺的大小,运用比例尺公式,计算实地距离、坡度陡缓、风力大小、面积大小。
3.图例、注记辅助解题。
4.理解等高线地形图对高度、地形坡度、地形类型表达;准确判断地形部位的类型。运用等高线知识,分析地形区(或地形类型)、地形特征、地势、水文特征、地形对气候影响;绘制等高线地形剖面图。
本讲重点:
1.比例尺的计算,比例尺大小与范围、内容的关系;地图上方向的判断;
2.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本讲难点:等高线地形图的阅读分析和运用
【课件配合例题分布】考点点拨:
考点一 《地图上的比例尺》 例题 天津凉亭试题、02年全国文综判读经纬网方向、直线飞行的方向、内江问题、地图三要素的图文互换(长城问题)
考点二 《等高线地形图的一般判读方法》 例题 泰安统考试题、徐州模拟
考点三 《等高线地形图的综合运用》例题 等高线地形图的数值判读、等高线地形图提示的地理信息、地形图上的图文互换、死角问题、河流与地形的关系、坡地的判读和开发利用
考点四 《地形剖面图的绘 制》
第一课时
一、地图三要素:
1.比例尺:
(1)定义:也叫缩尺,一般是指图上距离与实地水平距离之比。
(2)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