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命题角度猜想:
2011年11月23日,胡锦涛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讲话中强调,广大文艺工作者要认清时代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高擎民族精神火炬,吹响时代前进号角,创作生产更多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奋力开创文艺发展新局面,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贡献智慧和力量。他还指出“只有与时代同步伐,踏准时代前进的鼓点,回应时代风云的激荡,领会时代精神的本质,文艺才能具有蓬勃的生命力,才能产生巨大的感召力。
文学艺术是时代发展的最强音,是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等领域的现象在艺术中的反映,是社会发展、时代需要的结果。通过文学艺术的表现形式,去感知其中的时代特点,才是历史学习的关键所在。分析古今中外不同时代文学艺术创作风格,体会其中的历史变迁,寻求中外文学艺术的共性,是高考命题的趋势。
二、知识储备摘要:
1.中国古代文学及时代背景
(1)春秋战国分封制崩溃,井田制瓦解,社会出现重大变革,原有社会秩序遭到破坏。产生具有现实主义风格的《 》和忧国忧民并具有浪漫主义特点的《 》的思想;秦汉时期,国家统一,经济发达,铺陈辞藻、文采华丽的 应运而生,其中 统治时期,创作走向全盛。东汉时期国力不如西汉,在文学创作手法上摆脱了文辞铺张的弊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