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12-2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中国有一史学家认为“封建之制,实为吾国雄长东亚,成为大一统之国家之基。而外观虽号统一,内部之文化实分为无限之阶级。”这里的“封建之制”是指
A.地主土地所有制 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C.分封制 D.科举制
2.《禹鼎》铭文记载:噩侯反叛伐周,厉王命禹出征,生获其君。这反映了
A.分封制趋向衰落,尚能维护王权 B.宗法制度开始瓦解
C.封国实力削弱,周王权力加强 D.周王铸鼎显示权威
3.唐朝政论家柳宗元在评论秦朝政治制度的特点时指出:“公天下之端自秦始。”这里对“公”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建立了“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 B.改世禄世卿制为选贤任能制
C.制定了尊君抑臣的朝仪和文书制度 D.首创自下而上的人才荐举制度
4.“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社会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候伯子男。 ……尤其是儒家学者更是大惑不解,而且不久就大起恐慌,这简直就是打碎他们的饭碗了”。这个时代是指
A.春秋战国 B.秦代
C.汉代 D.唐宋时期
5.唐代中枢机构中书省、尚书省和门下省的精细分工体现了
A.施政观念上的民主追求 B.剥夺相权的创新设计
C.行政运作程序的有效制衡 D.弱化君权的重要进步
6.柳诒徵先生在《中国文化史》中说:“盖宋之政治,士大夫之政治也。”能够支撑这个观点的史实是
A.设中书门下和枢密院分割相权 B.派文臣到地方做知州
C.置通判监督地方长官 D.设转运使将财权收归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