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35、36题:
材料一 :“十一五”期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国家财政收入,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情况表:
年份
|
2006年
|
2008年
|
2010年
|
年均增长
|
GDP(亿元)
|
216314
|
314045
|
397983
|
11.2%
|
财政收入(亿元)
|
38760
|
61330
|
83080
|
21.3%
|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
11759
|
15781
|
19109
|
9.7%
|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
|
3587
|
4761
|
5919
|
8.9%
|
注:资料显示,“十一五”期间,我国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比重和劳动报酬占GDP的比重呈下降趋势。和美、德、法等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相比,我国还有一定差距。“十二五”规划指出: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材料二:“十二五”规划中,第一次明确追求“民富国强”,而不是以往的“国富民强”。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高速发展,中国解决民生问题有了物质基础,此时将“民富”放在重要位置,由“国富优先”向“民富优先”的转变,使发展成果惠及所有社会成员,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35.(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现象?(4分)
(2)“十二五”规划中提出的由“国富优先”向“民富优先”转变有何经济意义?(10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