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市八一中学等四校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
一、单项选择题。(本卷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儒家学说中蕴涵着丰富的唯物主义思想,以下言论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A.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B.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2.秦始皇、汉武帝等都曾经到泰山举行封禅大典。《五经通义》说:“易姓而王,致太平,必封泰山,禅梁父,天命以为王……”。这表明帝王封禅泰山的共同意义在于
A.祭祀天地神灵 B.炫耀文治武功 C.宣扬君权神授 D.祈祷风调雨顺
3.历史学家指出,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有极关重要者四事”: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二为中国民族之传承;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这一时期主要指
A. 夏商周时期 B.秦汉时期 C.隋唐时期 D.明清时期
4.历史学家钱乘旦在《现代文明的起源与演进》中指出:理学“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中国既是天下中心,并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那么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由此可见理学
A.博大精深但存在一定封闭性 B.强调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C.排斥儒学以外的一切思想 D.格物致知,探索世界本源
5.对联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文化艺术形式,它以喜闻乐见的方式反映着重大历史史实,以下对联和“诗圣”有关的是
A.“刚直不阿,留得正气凌霄汉;幽而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
B.“作公民保障,谁非后死者;为宪法流血,公真第一人”
C.“诗史数千言,秋天一鹄先生骨; 草堂三五里,春水群鸥野老心”
D.“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身傲气,青莲居士谪仙人”
6.马克思在谈到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时说:“他打破了外在的枷锁,但是给人们的心灵套上了枷锁。”材料中的“两个枷锁”分别是指
A.天主教会和宗教思想 B.禁欲主义和人文主义
C.君主专制和理性思想 D.天主教会和伊斯兰教
7.某历史课外兴趣小组办了一期黑板报,采用下面一段宣传材料:这个发明使人类从此开始拥有自己更明亮的“眼睛”,而不再害怕大自然的黑暗。下列选项中与之相关的是
A.信息时代的到来 B.理性时代的到来
C.蒸汽时代的到来 D.电气时代的到来
8.《大国崛起》解说词:“三百年前,人类的思想还充斥着迷信和恐惧,水为什么往低处流?太阳为什么升起落下?这些今天看来简单至极的问题,在当时却是根本无法认识和把握的。”“当时却是根本无法认识和把握的”问题,被解破的标志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