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政府(鸦片战争前后) 民国 现代社会 相关知识链接
服饰 “窄袖革履”的西式服饰传入,引起服装变革
长袍马褂与西服革履并行不悖
清政府不得不对官定服饰进行改革 政府颁布了男女礼服的形制洋装促成中国服饰改良,中山装和旗袍(中西合璧) 讲究穿戴,注重衣服的面料、质地、花色、款式和品位 中山装造型含义与孙中山思想的关系
社会习俗 断发 1910年,颁布准许臣民自由剪发的法令 发出《剪辫通令》 加深对戊戌变法专题改革措施的理解
不缠足 多次下令废除缠足,屡禁不止
维新派人士倡导发起女权运动:
①首创《不缠足会草例》,
②成立“不缠足会”,
③以不缠足为入学条件
饮食 西餐 19世纪40年代,通商口岸出现西餐馆(外国人经营)
60年代前后,上海开办西菜馆,“中西大菜”
七八十年代以后,西餐成为时尚,由通商城市流入市镇、由沿海进入内地 洋快餐的流行
日常食品 日常食品:张裕葡萄酿酒公司开始使用新工艺
饮品多样,华资经营的咖啡馆、西式茶室、音乐茶座和公园露天茶室 改革开放后,政府关注国计民生的“菜篮子”工程 张裕葡萄酿酒公司创建于1892年,中国典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
礼仪 日常礼仪 纲常礼教束缚,形成体现一套贵贱尊卑的礼仪
三跪九叩、长拜作揖 显示平等、自由等文明精神
鞠躬、握手 中华民族是传统礼仪之邦,在摒弃纲常礼教束缚的同时,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
婚葬习俗 19世纪中期始,西方文明、卫生、简洁的丧葬礼仪引起国人注目 新文化运动和国民革命洪流,推动近代婚姻变革进程,主要发生在通商口岸的知识层以及官宦人家
建筑 西式建筑最早出现在租界地区
北方城市的大院,南方城市的里弄住宅为民居代表
大城市出现高级公寓和别墅式住房,独院式花园洋房 城市:高层建筑成套居室(“装修热”)
农村:砖木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