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40题,每小题2分,共80分)
1、在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中,位于成都平原的一座两千年前的大型水利工程经受住了考验,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这一著名的水利工程是( )
A.郑国渠 B.井渠 C.都江堰 D.灵渠
2、“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这句话直接反映了( )
A.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 B.手工业经济的生产方式
C.古代妇女的地位较高 D.商品经济的不发达
3、东汉南阳太守杜诗说“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工多,百姓便之”,水排主要用途是( )
A.灌溉 B.制瓷 C.耕种 D.冶铁
4、曲辕犁用于农业生产,课改变牵引点的高低,控制耕土的深浅。这一农具发明的时间是在( )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5、唐太宗贞观四年曾讲:“国以人为本,人以食为命。若禾谷不登,恐由朕不躬亲所致也,故就别院种三数苗禾,时自锄其稊莠。”这反映的主要问题是( )
A.中国古代统治者的民本思想 B.中国古代的粮食问题
C.古代农业歉收是因为统治者不亲自耕作 D.中国古代统治者的重农思想
6、下列关于明清时期“海禁”政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禁止中国人与外国人通商 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其主要根源
C.一定程度上延缓了殖民入侵势力 D.是导致中国后来落后于西方的原因之一
7、1895——1912年我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出现上升的原因主要是( )
A.列强对中国经济侵略的放松 B.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限制
C.资产阶级政治地位的空前提高 D.民众自发的抵制日货的运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