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15届)历史试题
说明:1.测试时间:60分钟 总分:100分
2.客观题涂在答题纸上,主观题答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
第Ⅰ卷 客观题 (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论贵粟疏》载:“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者。”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点是
A.脆弱性 B.自足性 C.顽强性 D.封闭性
2、右图是福建的客家土楼,与它密切相关的史实是
A.江南社会经济发展
B.中原人口大量南迁
C.建筑业发展迅速
D.经济重心实现南移
3、明代晋商范世奎经商西北,“义而资益巨,占良田数百亩”;清代乾隆时期,山西浑源、榆次两个州县的寓商大贾“且多置买田地”。当时,这一社会现象
A.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B.促进了商品货币经济的活跃
C.大大增强了城市的经济功能 D.便利了商业资本的迅速积聚
4、唐朝诗人王建在《汴路即事》中写道:“天涯同此路,人语各殊方。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诗中的“草市”指的是
A.汴梁城固定的商品市场 B.边疆繁荣的茶马市场
C.城乡间通宵营业的夜市 D.乡村里形成的农贸集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