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工业大学附属中学2013年高三第十二次适应性训练历史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140分)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儒家经典强调:“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这段话体现的是
A.仁政思想 B.民本思想 C.礼法并重 D.礼治为先
25.北宋初期,行使监察职能的御史弹劾官员时很少涉及宰相。至北宋中期,御史则与宰相“分为敌垒,以交战于廷”。这种现象反映了
A.官僚内部斗争集中于相位之争 B.宰相位尊权重的传统开始改变
C.专制权力得到进一步强化 D.监察官员与宰相权力基本对等
26.文德尔班在《哲学史教程》绪论中说:“希腊哲学发展到一定阶段,原始的宗教意识和伦理意识便进入分崩离析的过程中。这不仅使有关人的天职和使命问题变得愈来愈有必要作科学的调查研究,而且使有关正当的生活行为的教导成为首要目标,最终成为哲学或科学的主要内容。因此,希腊化时期的哲学便获得了基于科学原则的生活艺术的实践意义——智者派和苏格拉底早已为这种涵义开辟了道路。”这里的“这种涵义”是指哲学应关注于对人的
A.天职和使命的研究 B.本身的研究
C.生活行为的研究 D.宗教意识和伦理意识的研究
27.“人应当把人当人看,应该尊重别人的感受。”有人因为康德的这句话而怀疑他“乃是孔子灵魂的再生”。其依据是孔子主张
A.“克己复礼近乎仁” B.“有教无类”
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民贵君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