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纲要求】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汉至宋中央集权的加强”“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考情分析】
明清时期是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阶段,通过废除丞相制度、设立军机处等措施,最终解决了君权与相权的矛盾,专制皇权达到顶峰。如何看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及其利弊,是值得关注的热点考向;同时明清时期为加强中央集权所进行的政治体制变革带来的弊端,对今天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具有历史启迪作用。要从政治文明的继承和发展的角度,深刻认识古代政治制度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作用。
高考试题重
视对知识纵横联系能力的考查,一方面,要求考生分析政治制度背后的经济和文化原因,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联系起来;另一方面,也有部分试题将本考点知识与西方政治制度和中国近代政治制度进行对比,分析其异同。
【知识梳理】
一、 汉唐时期的地方割据与集权措施
1. 七国之乱
⑴ 原因:汉初在推行郡县制时,又分封 驻守各地。但中央和封国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诸侯王接连发动叛乱;公元前154年, 着手削藩。
⑵ 概况:吴王刘濞借口“清君侧”,发动叛乱,史称“七国之乱”。
2.汉武帝的集权措施
⑴ 目的:强化皇权,巩固国家统一。
⑵ 措施: 采取了建立中朝,实行“ ”,设置刺史等强干弱枝、监察地方的措施。
⑶ 影响: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东汉后期出现了外戚和宦官专权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