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纲要求】
“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
【考情分析】
“一国两制”的提出与实践,推动了祖国统一大业的发展,对当今我国政治建设仍有较大的指导意义,高考试题重点考查对“一国两制”的理解分析能力,认识“一国两制”的科学性。比如,2007年江苏高考第15题对“一国两制”的 考查。
【知识梳理】
一、“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形成
1.酝酿
(1)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毛泽东、周恩来提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
(2)1979年1月,邓小平访美,表示只要台湾回归,将尊重那里的现实和现行制度。
(3)1981年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发表谈话,具体阐述了和平统一祖国的“ ” 。
2.提出:80年代以后,邓小平全面阐述了“ ”的深刻含义: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实行 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保持原有的 制度长期不变,两种 制度长期共存,这是实现祖国统一的必经之路。
3.立法保证:1982年12月,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通过了新的宪法,“一国两制”有了宪法保证。
4.定为国策:1984年,该方针在全国人大六届二中会议上通过,正式成为我国的国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