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方山子传大铁椎传
四季轮回,春秋变换,那些宗庙祠堂里文官武将的石像,失却了当年的文质彬彬或威严勇猛,在改朝换代的时光中一脸漠然。历史风化了他们的容颜,模糊甚至抹平了他们的姓名,却将那些瞬间的绽放永久地雕刻在一代代人的心上……
苏 轼
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苏轼被李定等人诬以诗文诽谤新法,下狱治罪,九死一生。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对一向胸怀大志,希望做出一番事业的苏轼来说,无疑是一个非常沉重的打击。因此,他对方山子的“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的遭遇,特别有感触。写方山子,实际上是自悲不遇。但他以诗文遇祸,不便直言,于是才隐约其辞,语多深婉。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方山子传》是苏轼在黄州心态的一种形象折射。
大铁椎
《大铁椎传》属于所谓“布衣独行士”传。传主姓名无考,就用他的兵器“大铁椎”来代替。传文主体部分采用传中特定人物的视点,叙写传主之非常相貌、诡秘行动、搏斗场面,活现一位隐身民间的豪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