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宋代诗人范大成在田园组诗《四时田园杂兴》中这样描写夏季的农村生活:“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诗中的描述反映了
A.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B.即使儿童也从事辛苦的劳动
C.商品经济的发达 D.女子具有和男子一样的权利
2.《梦溪笔谈》记载“皇佑(宋仁宗年号)二年,吴中大饥,殍殣枕路。是时范文正(范仲淹)领浙西发粟及募民存饷(粮食),为术甚备……又召诸佛寺主首,谕之曰:‘饥岁工价至贱,可以大兴土木之役。’于是诸寺工作鼎兴。”范仲淹救灾措施的主要特点是
A.鼓励百姓生产,实行自救 B.救济与“以工代赈”相结合
C.宣传佛教,要求百姓忍耐 D.寺院提供饮食,救济百姓
3.历史学家陈寅恪指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下列史实可以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①市坊融为一体 ②活字印刷首创 ③儒家信仰重建 ④世俗文学兴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4.恩格斯说:“铁已在为人类服务,铁使更大面积的农田耕作,开垦广阔的森林地区成为可能。所以它是在历史上起过革命作用的各种原料中最后和最重要的一种原料。”下列史实最能反映出铁的这种“革命作用”的是
A.促使牛耕技术得以推广 B.推动水利的兴修
C.出现著名的冶铁中心 D.封建土地所有制剥削方式的出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