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右图所示工具是东汉杜诗发明的水排,其用途是
A.手工纺织工具 B.利用水力鼓风冶铁
C.提水灌溉农田 D.提高播种效率
2.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社会聚族而居的村落形态,为宗族的组织化提供了有利的“生存土壤”。由此可知,宗族势力赖以生存的基础是
A.商品经济 B.君主专制 C.自然经济 D.宗法制度
3.图1和图2是中国古代牛耕示意图,从图1到图2反映了
A.铁农具的推广 B.畜牧业的发展
C.犁耕技术的改进 D.小农经济的形成
4. 2010年,《诗经》在德国莱比锡书展中被评为“世界最美的书”。其中一首《周颂·载芟》云:“载芟(割除杂草)载柞(砍除树木),其耕泽泽(松土)。千耦(二人并耕)其耘(除草),徂(往)隰(洼地)徂畛(高坡田)”从中可以得出的历史信息是
A.土地大量开垦、私田大量出现 B.铁器牛耕已经普遍使用
C.封建小农经济已经盛行 D.井田制下奴隶集体耕作的情形
5.郭沫若在《奴隶制时代·中国古代史的分期问题》一文中认为:《春秋》在鲁宣公十五年(前594年)有“初税亩”的记载,虽然仅仅三个字,却含有极其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这里所说的“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主要是指
A.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B.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C.土地国有制度不断完善 D.井田制在历史上完全消失
6.中国城市的发展经历了有城无市、城中有市、城区即市区、城在市中、有市无城五个发展阶段。其中“城区即市区”普遍开始出现于哪一时期?
A.秦汉时期 B.唐安史之乱以后 C.北宋 D.明清时期
7.下面是我国古代某地区居民的职业构成表。这里“某地区”最可能是
职业
|
地主和自耕农
|
佃农
|
工场工人
|
商人和工场主
|
占人口比例
|
24%
|
36%
|
30%
|
10%
|
A.汉代江南地区 B.唐代关中地区 C.宋代太湖地区 D.明代苏杭地区
8、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在“宋朝的黄金时代”的标题下写道: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下列属于这场“商业革命”的史实是
A、出现独立经营的商人 B、生产领域出现工场手工业
C、大量的商业市镇兴起 D、流通领域出现纸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