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学案 >> 历史学案
高中历史编辑
【精品推荐】2014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导学案: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19页)
下载扣金币方式下载扣金币方式
需消耗2金币 立即下载
1个贡献点 立即下载
1个黄金点 立即下载
VIP下载通道>>>
提示:本自然月内重复下载不再扣除金币
  • 资源类别学案
    资源子类复习学案
  • 教材版本不限
    所属学科高中历史
  • 适用年级高三年级
    适用地区全国通用
  • 文件大小1450 K
    上传用户bingxue
  • 更新时间2013/9/10 11:15:29
    下载统计今日0 总计12
  • 评论(0)发表评论  报错(0)我要报错  收藏
0
0
资源简介

主备:田灵
审核:侯丙锋
授课时间:
学案编号:19
班级:
姓名(小组):

     
 
 
 
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14--16)
§课标要求 1)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
因素。
             2)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3)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考纲要求 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2)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
             3)大众传媒的发展
§备考说明
      纵观近年全国各地的高考试题,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这一专题,以物质生活、社会习俗、交通、报刊、影视通讯五个方面为主要考查点。从内容看,社会生活包括方方面面,具体内容很难确定,可以从社会现实生活的角度考虑命题的内容。题型除选择题外,非选择题主要集中考查物质生活、社会习俗不同时期的变迁,且多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相联系。在2014年的高考复习中,要注意把握社会生活变迁过程中具体方面的原因、过程、影响。并联系当今世界形势、政治生活加深对社会生活变迁的理解。还要注意运用文明史观及社会史观重新构建知识体系,并辩证分析评价。如以文明史观梳理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由封建落后到走向近代文明的历史进程和特点;以社会史观梳理近代以来社会习俗、交通通讯及大众传媒对民众生活的影响等。
§复习重点难点
 1)重点: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大众传媒的变迁
   2)难点:现代中国生活巨变的原因及启示
问 题 导 读 单
一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1.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与习俗的变迁。表现:衣、食、住、习俗
 (1)衣:①通商口岸的“洋布”、“洋装”渐渐进入城市百姓生活;②辛亥革命后,中山装受到新派人士的青睐。③20世纪20、30年代,中国服装五花八门——西服、粗布大衫、旗袍、学生装、欧式裙子。
 (2)食:①传统饮食——中餐:南方饮食:米饭、海鲜;北方饮食:面食、肉类;满汉全席;中餐的八大菜系。②变化——西餐:西餐馆、面包房、咖啡馆的出现
 (3)住:特点:传统民居和欧式洋房、中西合璧豪宅的出现
 (4)习俗
①戊戌变法时的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废止缠足”,并改革传统的婚姻制度。
②辛亥革命前后:“断发易服”具有反清革命色彩;
③民国时期:政府颁布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婚丧仪式由繁琐愚昧改为简约文明。
    影响我国近代物质生活和习俗变迁的因素:①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工业文明对近代中国政治、经济、思想的强烈冲击;②近代中国政治运动的推动和影响;③民主革命思潮的兴起,一些先进的中国人积极主动吸收外国的一些生产生活方式,以及民国政府的推动。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

请先登录网站关闭

  忘记密码  新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