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清朝学者万斯同说:“古之时,诸侯之嫡长子为世子,嗣为诸侯;其余支庶之后,族类
繁多,惧其散而无统也,因制为大宗小宗之法。”材料主要说明了
A.大、小宗都有血缘关系 B.诸侯的庶子都不能取得政治权力
C.各级政权被一家一姓所掌控 D.宗法关系是维系政权的纽带
2.有学者在描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指出:“传统中国的帝制为西史所未有,其独特即
在君主专制一切的刚性与官僚高度流动的柔性巧妙结合。”下列制度中,最能体现这一观
点的是
A.世袭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3.我国古代政治制度不断调整与变革,下列措施反映强化中央集权的是
A.“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即姜尚)于齐营丘。东就国……”
B.“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祢者为小宗。有百世不迁之宗,有五世则迁之宗。”
C.“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
事稳便,方可奏行。”
D.“…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郡县又远于省,若有边徼之
事者,则置宜慰司以达之。”
5.下列有关秦朝的史实阐述不符合实际的是
A.疆域辽阔,超过了前代,疆域最南端的郡为象郡
B.用郡县制取代了分封制,是商鞅变法普遍推行县制的延续
C.军国大事,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和诸卿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这
一做法称为朝议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