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商鞅很清楚秦国羸弱的根源在哪里,简单地说是三个“低下”,一个“落后”。三个“低下”,一是生产率低下,二是行政效率低下,三是军队战斗力低下。一个“落后”是生产关系落后。要改革的话,肯定要从这四个方面下重手。
——编自《“商鞅变法”精神实质的再思考》
材料二 商鞅变法的主要手段就是从三个方面来弱民,通过弱民使国家崛起。这三个方面分别是愚民、辱民和穷民。
——摘编自《秦国是怎么崛起的——重读商鞅变法》
(1)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商鞅是如何解决三个“低下”、一个“落后”的。(8分)
(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商鞅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来实现“愚民、辱民和穷民。”(8分)
(3)上述材料反映出商鞅变法的基本理念是什么?(4分)
二、【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弘羊以诸官各自市相争,物以故腾跃,而天下赋输或不偿其僦费,乃请置大农部丞数十人,分部主郡国,各往往置均输盐铁官,令远方各以其物如异时商贾所转贩者为赋,而相灌输。置平准于京师,都受天下委输。召工官治车诸器,皆仰给大农。大农诸官尽笼天下之货物,贵则卖之,贱则买之。如此,富商大贾亡(无)所牟大利,则反本,而万物不得腾跃。故抑天下之物,名日“平准”。天子以为然而许之。于是天子北至朔方,东封泰山,巡海上,旁北边以归。所过赏赐,用帛百余75匹,钱金以巨万计,皆取足大农。
——《汉书·食货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