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试卷 >> 历史试卷
高中历史编辑
陕西省西安市远东第一中学2014届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下载扣金币方式下载扣金币方式
需消耗2金币 立即下载
1个贡献点 立即下载
1个黄金点 立即下载
VIP下载通道>>>
提示:本自然月内重复下载不再扣除金币
  • 资源类别试卷
    资源子类名校月考
  • 教材版本不限
    所属学科高中历史
  • 适用年级高三年级
    适用地区全国通用
  • 文件大小392 K
    上传用户bingxue
  • 更新时间2013/11/14 16:15:31
    下载统计今日0 总计2
  • 评论(0)发表评论  报错(0)我要报错  收藏
0
0
资源简介
1、1893年,有位官员上奏朝廷说:“近来体察沿海各口商务情形,洋纱一项进口日多,较洋布行销尤广。江、皖、川、楚等省,或有难销洋布之区,更无不用洋纱之地。”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洋纱洋布主要在通商口岸使用    B.进口洋布在中国销售市场萎缩
C.长江流域传统织布业逐渐消失    D.民族织布业大量使用进口洋纱
2、史学家陈旭麓指出,19世纪40年代、60年代和90年代是中国社会从古代到近代变革过程中前后相接的三个环节。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是
A.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 B.批判传统与全面引进西方文化的统一
C.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 D.反抗西方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
3、有一个时期,天津和上海想茶、粮食、棉制品和油料等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下降,农民普遍发现生产成本高于销售价格,买家减少。这种典型的经济现象大规模出现于
A.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               B.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时期
C.“大跃进”时期                   D.中国市场经济体制初步确立时期
4、“19世纪末期,洋货消费已遍及中国社会各阶层。许多农民争服洋布,中产之家及上流社会享用洋货已成时尚,即使在云南交通偏僻之地的商店里也可以见到诸如羽纱、法兰绒、钟表、玻璃等洋货,而且售价也并非贵的惊人。”对这段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是鸦片战争带来社会变迁的表现      B.反映了洋货的流行促使小农经济破产
C.清末国人消费结构与内容均由较大变化D.国人消费能力普遍提高
5、“高产卫星”是“大跃进”时期常用词。有人以《人民日报》为例做统计,“高产卫星”一词,1957年未有文章使用,1958年有85篇,而1960年只有1篇,并且还是“陕西长安县的一个学习组说1958年种的‘三亩六分高产卫星田’不尊重‘庄家生长的规律’了”。下列对“大跃进”的准确认识有①“大跃进”只在农业领域开展 ②“高产卫星”折射“大跃进”浮夸盛行 ③1958年“大跃进”快速推进 ④1960年基层对“大跃进”有所反思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

请先登录网站关闭

  忘记密码  新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