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就说明“至迟到春秋末期,我国已经开始用牛耕地”而言,下列论据中说服力最小的是
A.考古发现的春秋时期反映牛耕的文物
B.春秋时期的典籍中出现的“牛”与“耕”结合在一起的人的名字
C.战国初期的典籍中关于春秋时期“宗庙之牲(祭祀用的牛)为畎亩之勤”的记载
D.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山海经》中关于“叔均(传说中的人物)是始作牛耕”的记载
2.《吕氏春秋·孟冬纪》关于秦代官营手工业有这样的记载:“物勒(刻划)工(制造者)名,以考其诚。工有不当,必行其罪,以穷其情。”这表明秦代官营手工业
A.质量管理严格 B.产品做工精美
C.生产不计成本 D.产品不入市场
3.2011年5月26日《新疆日报》一文认为:“新疆是古丝绸之路的通道,是东西文明的交汇点,出土的各时代文物众多。”在一汉墓中不可能出土的文物有
A.青花瓷 B.粟米 C.纸张 D.丝绸
4.唐朝政府规定,凡不是州治、县治的地方,禁止设置商品交易市场。这表明
A.乡村地区没有设置市场的必要 B.城市是商品交换的唯一场所
C.政府力图控制民间商业活动 D.州治、县治具备设立市场的条件
5.明清时期,京杭运河沿岸出现了许多山陕会馆,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A.会馆是政府设立的管理商业贸易的场所
B.会馆的出现是各地政府重视商业贸易的体现
C.会馆是同一地域的商人交际的重要场所
D.只有在运河沿岸政府才准许设立这样的会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