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学案 >> 历史学案
高中历史编辑
高中历史第一轮复习重要考点知识(供学生记忆和背诵,武汉市太平洋高中邬德发编)
下载扣金币方式下载扣金币方式
需消耗0金币 立即下载
0个贡献点 立即下载
0个黄金点 立即下载
VIP下载通道>>>
提示:本自然月内重复下载不再扣除金币
  • 资源类别学案
    资源子类复习学案
  • 教材版本新人教版(现行教材)
    所属学科高中历史
  • 适用年级高三年级
    适用地区全国通用
  • 文件大小6243 K
    上传用户dfwu432600
  • 更新时间2013/12/12 19:20:17
    下载统计今日0 总计53
  • 评论(0)发表评论  报错(0)我要报错  收藏
1
0
资源简介
考点一 西周的政治制度
1、分封制
①分封的对象和主体:王族(主体)、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姻亲等           
②分封的内容:土地、人民、爵位

③诸侯的权利和义务
                     权利:分封卿大夫、设置官员、建立军队、征派赋役。

                     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④目的:巩固统治,扩大疆域。
⑤影响:西周,巩固了统治,扩大了疆域;春秋战国,诸侯割据,破坏了统一
2、宗法制
①目的: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
②核心和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③作用: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
        稳定和团结。
3、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
   互为表里,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体现。
4、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主要以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利;王权与神权相结合,具有神秘色彩;诸侯有相当大的独立性,最高统治者尚未实现权力高度集中。
考点二 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①专制主义:指中央决策方式,最高决策权集于君主一人之手,独裁,专断。
②中央集权:指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地方没有独立性,地方绝对服从中央。
③形成原因:经济上,为了维护封建经济基础;政治上,为了巩固国家统一。
④变化:战国奠基 → 秦朝建立 → 汉朝巩固 → 隋唐完善 → 北宋加强  
        →元朝发展 →明清强化

△战国奠基
             理论基础:韩非子关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理论

             实践基础:商鞅变法,废分封,行县制。
2、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①构成: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
②皇帝制的特点: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③三公及其职责:
    丞相,百官之首,下辖九卿,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负责监察百官;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事
④郡县制与分封制最大的不同:
   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实现了中央集权,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
2讲 从汉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
考点一 汉到元的政治制度
1、汉武帝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背景、措施和影响
①背景: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导致“七国之乱”,中央集权严重削弱。           

②措施和影响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

请先登录网站关闭

  忘记密码  新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