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针对当时“天下无道……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社会现状,孔子主张
A.克己复礼 B.为政以德 C.仁者爱人 D.有教无类
2.天气转冷,四位同学讨论穿衣问题。甲说:“天冷多穿一点,天热少穿一点,穿衣应合乎四季的变化。”乙说:“穿衣服要依身份与地位而定,该穿什么样的衣服就穿什么样的衣服。”丙说:“讲究穿着是一种浪费,穿着简单朴素为好。”丁说:“何必麻烦,按学校规定,大家都穿校服不就好了吗?”他们四人的说法恰好与春秋战国的四种思想相吻合,下列对应正确的是
A.甲-儒 乙-法 丙-墨 丁-道 B.甲-道 乙-墨 丙-法 丁-儒
C.甲-道 乙-儒 丙-墨 丁-法 D.甲-儒 乙-墨 丙-法 丁-道
3.两汉时期流行一句谚语:“遗子黄金满毓(竹笼),不如一经。”这句谚语反映了当时
A.科举取士深入人心 B.儒家思想备受重视
C.商品经济发展迅猛 D.重农抑商思想严重
4.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认为“受命于君,天意之所予也”,主张“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对其内涵理解最准确的是
A.融合了黄老之学、法家主张,充满了迷信,没有多大价值
B.新儒学从根本上摒弃了“为政以德”的先秦儒学民本思想
C.“顺天命”与“大一统”的政治思想符合汉高祖的统治需要
D.强化君主专制的同时主张人君“行仁政以顺天道”
5.关于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继承和发展了战国时期的“民本”思想 B.从根本上否定君主制
C.提出了“经世致用”的主张 D.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6.《金史》有“声如雷震。。。。。。人与牛皮皆粉碎迸无迹,甲铁皆透”的战争场景描绘,对此解释不正确的是
A.战争场面惨烈 B.火药已用于军事战争
C.火药威力巨大 D.火药使用改变了战争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