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齐景公向孔子请教如何为政,孔子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国君要像国君的样子,臣子要像臣子的样子,父亲要像父亲的样子,儿子要像儿子的样子)景公高兴地说:“对呀,要不这样,即使有很多粮食,我还能吃得着吗?”这说明孔子提倡
A.仁者爱人,理解和体贴他人 B.克已复礼,人们应贵贱有序
C.政在爱民,国君要严于律已 D.仁政治国,人际关系要和谐
2. 梁启超在论及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指出“盖权臣之消长,与专制政体之进化成比例,而中国专制政治之发达,其大原因有二,一由于教义之浸淫,二由于雄主之布划。”材料中“教义之浸淫”指的是
A.统治者利用宗教大力维护自己统治 B.宗教使人民丧失了反抗精神
C.儒家思想成为维护专制统治的工具 D.中国专制意识根深蒂固
3. 赵鼎新在《东周战争与儒法国家的形成》中指出:“汉武帝所努力缔造的政体,究其实,是在意识形态层面上将儒家学说作为政治制度的合法性基础,而在具体实践层面上则将法家学说作为统治权术来运用”。结合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汉武帝治国施政之术的核心在于“尚法尊儒”
②“独尊儒术”并不意味着完全杜绝其他学说
③儒家思想成为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的精神工具
④儒家思想从此沦为法家思想的附庸,其“仁政”被剔除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