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中国历史的社会政治形态发展可分为封建、帝制与民治这三大阶段。从封建转向帝制是第一次转型,下列选项符合这次转型特征的是 ( )
A.由“公天下”至“家天下” B.专制社会向民主社会转型
C.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 D.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型
2.美国学者吉尔伯特·罗兹曼认为,科举制在中国传统社会结构中居于中心地位,是维系儒家意识形态和儒家价值体系正统地位的根本手段。其主要依据在于科举制度 ( )
A.将地主阶级中最优秀成员纳入统治阵营 B.彻底扭转了传统社会的等级和门第观念
C.将儒家伦理渗透到社会阶层的变动之中 D.最大限度地实现了官员选拔的公平公正
1. 《诗经·小雅·北山》中有这样的记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诗经·小雅·大田》中有这样的记载“有苗萋萋,兴雨祁祁,雨我公田,遂及我私。”上述材料中出现从《诗经·小雅·北山》到《诗经·小雅·大田》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 ( )
A.中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B.井田制遭到破坏
C.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使用 D.水利工程的兴修
4.18世纪“康乾盛世”被称为“落日的辉煌”,下列在造成这种“落日”局面的诸多原因中与之无关的是 ( )
A.统治者对外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B.中国开始丧失独立自主
C.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和文化专制政策 D.西方国家出现了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5.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内涵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丰富、发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汉朝时,儒家思想吸收了法家的“大一统”思想
B.魏晋以后,儒学吸收了佛教等外来文化的成分
C.宋朝时,朱熹对儒家思想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D.明末清初,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崩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