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人认为“王”字三横画代表天道、地道、人道,一竖代表能同时通达三者。也就是说,天下的一切都属于王,所以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王,天下所归往也”。下列关于“王”的说法错误的是()
A.夏启开创了王位世袭制 B.在“皇帝”出现之前,“王”是最高统治者的专称
C.反映了古人对天人关系的思考 D.神权对立于王权
2.“宗族宗法制度的一个产物是族田义庄。族田义庄的济困功能其实是古代宗族宗法制下原始的社会保障功能的体现。当然这种保障制度由于由宗族中官僚士绅自发提供,因而又兼具慈善性质,这也决定了其受众范围的有限性。”由此可见,族田义庄( )
A.有利于防止宗族内部权力纷争 B.确立了社会保障体系
C.有助于稳定和维护封建统治 D.阻碍了封建农耕经济的发展
3.“秦堤牢固,工程精当……湘漓接,通汉壮……。”当时修建这一水利工程的主要目的是 ( )
A.便于农业灌溉 B.方便军事运输 C.利于商旅通行 D.方便匈奴朝贡
4.西汉前期相权极重,所谓“道德出于君,制令传于相”。汉武帝在制度上克服此问题的措施是( )
A.设“中朝” B.置枢密院 C.置刺史 D.设三司使
5.嘉定二年(1210年),南宋著名诗人陆游临终前写下了那首千古绝唱:“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按两宋中央官制,负责筹划“王师北定”事务的是( )
A.尚书省 B.参知政事 C.枢密院 D.军机处
6.元代行省内部实行的是群官负责和圆署会议制,即通过行省官员集体开会共同负责,各官员之间既有所分工、互相配合又互相牵制,每个行省官员都不可能独立行使权力,而要受到其他同僚的协助或制约。元代实行这种权力运行机制主要是为了( )
A.加强中央集权 B.分化地方权力
C.妥善处理各民族之间关系 D.降低行政效率
7.自明朝宣德以来,中央机构互相倾轧。明英宗登基后,太皇太后委政内阁,令大学士杨士奇等对奏本拟出处理意见,交皇帝裁定,票拟走向制度化。这主要反映了( )
A.内阁地位有所提高 B.明英宗时初设内阁制
C.宦官参政妨碍阁权 D.内阁制保证了官僚团结
8.如图文字节选自一则清代档案史料。其撰拟者应是( )
A.中书省
B.内阁
C.军机处
D.礼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