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试卷 >> 历史试卷
高中历史编辑
河南省实验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历史 Word版含解析
下载扣金币方式下载扣金币方式
需消耗2金币 立即下载
1个贡献点 立即下载
1个黄金点 立即下载
VIP下载通道>>>
提示:本自然月内重复下载不再扣除金币
  • 资源类别试卷
    资源子类期中期末
  • 教材版本不限
    所属学科高中历史
  • 适用年级高二年级
    适用地区全国通用
  • 文件大小613 K
    上传用户bingxue
  • 更新时间2014/2/7 14:31:41
    下载统计今日0 总计2
  • 评论(0)发表评论  报错(0)我要报错  收藏
0
0
资源简介
1、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6——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意识”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在当时的中国,最具典型意义的现象为(   
A.诸子并立、百家争鸣          B.以法为教、焚书坑儒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崇儒尚佛、兼收并蓄
【答案】A
考点:本题考查百家争鸣。从公元前6—公元前3世纪这一时间可以分析出当时的中国处于春秋战国时期,这一时期“最具典型意义的现象为”应是诸子并立、百家争鸣。B项发生在公元前221年建立的秦代;C项是西汉武帝时期(公元前156年—前87,即公元前2世纪—公元前1世纪)年思想领域的主要特征;D项出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220年—589年,即3世纪—6世纪)。
2唐太宗在总结其治国经验时,提出“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的理念,同时又认为“夫安人宁国,惟在于君,君无为则人乐,君多欲则人苦,朕所以抑情损欲,克己自励耳。”唐太宗的治国经验体现了中国古代哪些学派的主张   
A.儒家、法家    B.儒家、道家     C.墨家、儒家    D.法家、道家
【答案】B
考点:儒家与道家思想。根据对材料阅读分析,唐太宗主张治国“以人为本”“无为、无欲”,结合“百家争鸣”所学,分别体现了“以人为本”-----儒家思想,“无为、寡欲” –体现的是道家的主张。故选B。法家思想主张用严刑峻法来维护统治;墨家则是主张兼爱、非攻,因此ACD均与题意不符。
3、《左传》记载:“(鲁)僖公五年,春,王正月辛亥朔,日南至。公既视朔,遂登观台以望而书,礼也。凡分至启闭,必书云物(雾),为备故也。”材料所述史实   
A.标志着中国古代历法体系的成熟
B.表明中国古代统治者把天文与国家社稷联系起来
C.确立了中国古代“天人感应”思想
D.实践了中国古代“制天命而用之”思想
【答案】B
考点:中国古代的天文历法。材料反映了春秋时期鲁僖公登高台以瞭望,并将其记录下来的史实,并希望从自然的现象中得以关于人的启示,故属“天人感应”的思想。从时间角度出发B项最符合题意,A发生在殷代;C项确立于汉代;D项属战国时期荀子的“人定胜天”思想,故选B项。
4、冯天瑜等著的《中华文化史》对董仲舒学说的评价有这样一段描述,“……董仲舒学说的消极影响也是严重的……我们民族性格中的封闭自我,盲目自足,因循守旧,不思进取等等劣根性,都与之直接相关。”以下哪一学说对上述的影响最大 (  )
A.“大一统”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三纲五常”                   D.“天人感应”、“天人合一”
【答案】C
考点:董仲舒新儒学。由材料内容对照选项,三纲五常压抑人的个性和自然欲求,讲求严格的等级秩序,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消极作用极大,符合题意。故选C。A项主要是涉及到政治方面;B项涉及的是主流思想;D项是为皇权赋予了神权色彩。均不符合题意。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

请先登录网站关闭

  忘记密码  新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