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试卷 >> 历史试卷
高中历史编辑
河南省实验中学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历史 Word版含解析
下载扣金币方式下载扣金币方式
需消耗2金币 立即下载
1个贡献点 立即下载
1个黄金点 立即下载
VIP下载通道>>>
提示:本自然月内重复下载不再扣除金币
  • 资源类别试卷
    资源子类期中期末
  • 教材版本不限
    所属学科高中历史
  • 适用年级高三年级
    适用地区全国通用
  • 文件大小734 K
    上传用户bingxue
  • 更新时间2014/2/7 14:32:18
    下载统计今日0 总计4
  • 评论(0)发表评论  报错(0)我要报错  收藏
0
0
资源简介
1.佛教源于古代印度,西汉时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原,道教在东汉时兴起于我国民间,佛道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对我国文化影响深远。下列常用语言来自佛教文化的有
①无事不登三宝殿   ②三生有幸 ③五行八卦 ④上善若水   ⑤大千世界   ⑥八仙过海
A.①③⑤       B.③④⑥      C.①②⑤       D.②④⑤
【答案】C
考点:宋明理学。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抓住“佛教
文化”,由所了解史实可知无事不登三宝殿是由佛教寺庙中有礼拜、供养等法事方入佛殿,无事不得随便在此走动吵嚷;三生乃佛家术语,盖指前生、今生、来生,幸是幸运;五行八卦分为阴阳五行和八卦理论,与佛家无关;上善若水出自老子的《道德经第八章》,与佛家无关;大千世界是佛教说明世界组织的情形;八仙过海,一般指八仙过海的神话传说,与佛家无关,因此①②⑤均来自佛教文化,故选C。
2.“瑞邑(今江西瑞金)每姓必建立祠堂,以安先祖。每祠必公置产业,以供祭祀,名曰‘公堂’。其公堂,全族公举一二人司其出入,四时祭祀外,有盈余则惠及族之鳏寡孤独,量给养赡。子姓有登科甲人乡校者给予花红赴试,助以资斧。”这种现象说明当地
①宗法观念盛行 ②同族之间形成了相互帮助的传统 
③族产是属于村落居民的公共财产 ④宗族制度对稳定村落管理发挥了重要作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C
考点:宗法制。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每姓必建立祠堂,以安先祖”“有盈余则惠及族之鳏寡孤独,量给养赡”“子姓有登科甲人乡校者给予花红赴试,助以资斧”“全族公举一二人司其出入”体现了①②④的内容,而族产归同族人共有是可能的,但不会扩大到非同姓的村落居民,因此不能视族产为村落居民的公共财产,③没有得到体现,故选C。
3.“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锺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语出宋真宗赵恒)这首诗不能说明
A.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      B.重视伦理道德的教化作用
C.儒家经典成为学校教科书      D.皇族考取功名后承袭恩荫
【答案】D
考点:科举制。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提炼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即已学知识可知A表述符合题意,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B表述正确,宋朝较重视伦理道德的教化作用;当时儒家经典成为学校教科书,因此C符合史实;而D说法表述有误,皇族历代世袭,不需要参加科举考试,且材料也没有涉及到皇族,因此D符合题意。故选D。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

请先登录网站关闭

  忘记密码  新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