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太百科全书》中写道:“中国古代社会中凭借血缘关系对族人进行管辖和处置的制度……与中国古代社会中的宗族组织相配合,是统治阶级维护政治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这说明宗法制
A.有效维系了西周统治秩序的稳定
B.按照宗族组织原则组建地方政权
C.体现了血缘关系同政治关系的结合
D.实现了国家政治权力的高度集中
【答案】C
考察宗法制的作用。关键信息:是统治阶级维护政治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A、B说法正确,但与题意不符; D项说法错误。故应选C。
2.在唐初,宰相有两类。中书令、门下侍中和尚书省仆射为当然宰相,如果所设之职全部有人担任,共六人。此外,其他高级大臣、在战时偶尔还有突出的将领,也可能任特任宰相(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在韦后当权的短暂时期,同时任职的宰相人数不少于17人。……713年玄宗总揽政务后人数又从四人进一步减到二人。唐朝宰相人数的这种变化是为了
A.有效处理政务 B.维护朝政稳定
C.削弱宰相权力 D.增加决策科学
【答案】A
考察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唐朝时候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均为宰相。这样,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同时又相互监督,有利于提高行政工作效率,故应选A。
3.明朝科举始于洪武三年(1370年),因取士效果不尽理想,洪武六年一度停罢……。洪武十七年,命礼部定科举程式,颁行各省,其后遂为定制。按规定,士子必须先在州县通过预备考试,获得府、州、县学的生员资格(亦称秀才)之后,才能参加科举考试。这说明明初的科举制度
A.以程朱理学为考试唯一内容
B.把官办学校与科举有机结合
C.力求改变宋元科举制的积弊
D.为了选拔真正的人才而改革
【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