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本卷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这一观点最有可能出自
A.《墨子》 B.《论语》 C.《韩非子》 D.《老子》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从材料的关键信息“礼、义、信”可知这是儒家的思想主张。A《墨子》是墨家的著作,主张“兼爱、非攻、尚贤”;B《论语》是记录孔子言论的著作,符合题意; C《韩非子》是法家的著作,主张“依法治国”;D《老子》是道家的著作,主张“无为而治”。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百家争鸣
2.下列四图反映了浙江省(局部)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属行政区划的沿革状况,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③④②① B.②③①④ C.③②④① D.②③④①
3.《唐会要•卷八十六》记载:“唐景龙元年(707年)十一月敕:‘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这说明当时
A.市都集中于州县所在地 B.草市不是法定的正式之市
C.市不受官吏的直接监管 D.草市演进为地方商业中心
5.魏源在《筹海篇三•议战》中说:“共计外夷岁入中国之货,仅值银二千十四万八千圆,而岁运出口之货,共值银三千五百有九万三千圆。以货易货,岁应补中国价银千四百九十四万五千圆。使无鸦片之毒,则外洋之银有入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