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试题 >> 化学试题
高中化学编辑
2013-2014学年高二化学规范训练:1.1.1原子结构(鲁科版选修3)
下载扣金币方式下载扣金币方式
需消耗0金币 立即下载
0个贡献点 立即下载
0个黄金点 立即下载
VIP下载通道>>>
提示:本自然月内重复下载不再扣除金币
  • 资源类别试题
    资源子类章节测试
  • 教材版本鲁科版(现行教材)
    所属学科高中化学
  • 适用年级高二年级
    适用地区全国通用
  • 文件大小281 K
    上传用户sd123
  • 更新时间2014/3/24 10:44:09
    下载统计今日0 总计14
  • 评论(0)发表评论  报错(0)我要报错  收藏
0
0
资源简介

1.在物质结构研究的历史上,首先提出原子是一个实心球体的是 (  )。
A.汤姆逊 B.卢瑟福
C.道尔顿 D.玻尔
答案 C
2.提出核式原子模型的是英国物理学家 (  )。
A.玻尔 B.卢瑟福
C.汤姆逊 D.道尔顿
答案 B
3.自从1803年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道尔顿提出了原子假说,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就不断深入、发展,并通过实验事实不断地完善对原子结构的认识。下列关于原子结构模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道尔顿的原子结构模型将原子看作实心球,故不能解释任何问题
B.汤姆逊“葡萄干布丁”原子结构模型成功地解释了原子中的正负粒子是 可以稳定共存的
C.卢瑟福核式原子结构模型指出了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的质量关系、电性关 系及占有体积的关系
D.玻尔电子分层排布原子结构模型引入了量子化的概念,能够成功解释所 有的原子光谱
解析 道尔顿的原子理论成功地解释了质量守恒定律等规律,故A选项是错误的;汤姆逊“葡萄干布丁”原子结构模型提出了正、负电荷的共存问题,但同时认为在这样微小的距离上有着极大的作用力,存在着电子会被拉进去并会碰撞在带正电的核心上这样的问题,故B选项是错误的;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核式原子结构模型,散射实验的结果能够分析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的质量关系、电性关系及占有体积的关系,故C选项是正确的;玻尔电子分层排布原子结构模型只引入了一个量子化的概念,只能够解释氢原子光谱,而不能解释比较复杂的原子光谱,故D选项是错误的。
答案 C

相关资源高级搜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

请先登录网站关闭

  忘记密码  新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