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据记载,孔子的弟子司马更字子牛,冉耕字伯牛。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①种植业是中国古代农业的一大特色 ②借用牛力资源是中国传统农业的特色之一
③牛耕与人们的生活联系密切 ④已出现了曲辕犁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建国后,在黄淮地区相继出土了一些汉代铁铧和铁犁壁(起松土、碎土、起垅的怍用),这些文物可以印证当地在汉代( )
A.刀耕火种方式已经普及 B.耕作农具得到改进
C.铁器开始用于农具制造 D.使用了先进的曲辕犁
3、《唐六典》记载:“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这直接反映了唐朝城市( )
A.商品经济的繁荣 B.居民区和商业区严格分开
C.商业活动有一定的时间限制 D.对外贸易活动频繁
4、下列有关“男耕女织”式小农经济产生的不利影响中,不正确的是( )
A.狭小的生产规模和简单的性别分工导致难以扩大再生产 B.阻碍精耕细作技术的发展
C.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D.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有限
5、稳定充足的财政收入是一切政权赖以生存和正常运作的物质基础。我国封建王朝的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 )
A.农户交纳的赋税 B.手工业者交纳的赋税
C.地主交纳的赋税 D.商人交纳的赋税
6、某电视剧以西汉的历史为背景,其间很多故事情节发生于长安“市”上,以下是电视剧中西汉“市”的场景,其中不符合历史真实的是( )
A.“市”的四面建有围墙 B.“市”门内外店铺林立
C.“市”里有专职管理的官员 D.“市”门在白天定时开关
7、人们常把做事不分轻重主次称为“本末倒置”,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上,统治者的经济思想中的“本”是指( )
A.农业 B.手工业 C.商业 D.文教娱乐业
8、据史料记载:乾隆年间,徽人在苏州镇抚司衙门之前兴建徽郡会馆,后又在阊门外上塘街建安会馆。同治年间,在南显子巷再建安徽会馆。苏州府属各城镇还有一些徽人的会馆。据此可知( )
A.徽商的形成是清朝闭关锁国政策的结果
B.苏州被辟为通商口岸后,商品经济非常发达
C.太平天国运动使徽商为躲避战乱大量移居苏州
D.清朝时期徽商是一个实力雄厚的商帮
9、明代中后期,江南一带的纺织行业中出现了雇佣大量“机工”的“机房”,还出现了具有一定规模的自由劳动力的市场,这说明( )
A.家庭手工业与小农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进一步强化
B.家庭手工业与小农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开始萌芽
D.资本主义机器大生产的方式在中国出现
10、近代以来华南虎濒临灭绝,但学者研究指出:长江以南地区,宋代以后虎患渐趋频繁,至明清尤盛,且较集中发生在闽、赣、粤等省交界处的山区。明清时期,上述地区虎患盛行的可能原因是( )
A.气候变迁导致老虎出山觅食 B.以虎骨等入药的风气渐盛
C.人口增加导致山区过度开发 D.国内旅游的风气逐渐形成
11、历代封建王朝都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根本目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