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正误判断:关于下面的知识要点表述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百家争鸣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的大变革( )。
2.汉初实行黄老之学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低下,经济凋敝( )。
3.汉武帝采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 )。
4.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具有外儒内法、兼采各家思想的特点,实质是思想文化专制( )。
5.董仲舒“天人感应”学说的本质是封建大一统思想( )。
6.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地位发生严重动摇,直接原因是佛教和道教的迅速传播( )。
7.理学中积极的思想有和谐意识、忧患意识、道德意识、力行意识,消极思想有尊卑等级观念、重男轻女观念、因循守旧观念、重礼轻法观念等( )。
8.程朱理学与王阳明“心学”的分歧在于对世界万物的本原认识不同,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天理”,而心学认为世界的本原存在于人心( )。
9.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是指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
10.明清进步思想与宋明理学既有一脉相承之处,彼此之间又有巨大差异。其中,最大的差异是对君主专制统治的批判( )。
答案:1.√ 2.√ 3.√ 4.√ 5.× 6.√ 7.√
8.√ 9.√ 10.√
二、错误追踪:下面题目中有两个答案是错误的,请指出、改正。
1.诸子百家中被认为是“乘物以游心”,可以“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思想家是谁?
答案 庄子。
2.“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材料反映了哪位思想家的观点?
答案 老子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3.“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材料反映的是哪一派的思想?
答案 儒家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