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家谱是一种特殊的图书体裁,记录了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和家族重要人物事迹,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下列制度中,与家族的出现关系最密切的是 ( )
A.分封制 B.宗法制 C.科举制 D.郡县制
2.周朝规定同姓不婚。贵族们力图通过婚姻关系的血缘纽带,与异姓贵族建立宗法伦理关系。这种做法,从政治角度看 ( )
A.有利于监督周王的权力 B.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
C.奠定了传统文化的基础 D.维护了嫡长子继承制
3.秦朝中央官制中并无“三公”,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三个最高官职中,太尉是虚设的,大权操纵在皇帝手中。由此,御史大夫的实际作用是 ( )
A.牵制丞相,监察百官 B.代替太尉,管理全国军务
C.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D.任命郡守和县令
4.明末清初有思想家认为“郡县之弊在迁转太速,封建之弊在世守不易。”据此.对郡县制和分封制的理解正确的是( )
A.郡县制不利于地方发展 B.分封制易造成地方割据
C.二者均有弊无利 D.二者均易形成皇权专制
5. 钱穆曾说“王家与士庶人家在政治制度上是不相悬异的”,也就是说“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这是对下列哪项制度的评价 ( )
A.分封制 B.宗法制 C.三公九卿制 D.王位世袭制
6.宋代行使宰相权力的“中书门下”,主要行使的是 ( )
A.决策权 B.行政权 C.军政权 D.财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