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学者将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 ”“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这些流派按顺序应是( )
A.道、法、墨、儒 B.道、法、儒、墨 C.法、儒、道、墨 D.儒、道、墨、法
2、“爱是世界最美丽的语言”。春秋末期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提出“仁者爱人”,战国时期墨家学派创始人墨翟提出“兼爱”,两者相比,墨子更注重 ( )
A.调节人际关系 B.倡导重义轻利 C.无等级名分差别 D.讲求实际功利
3、阅读下列两段文字:“赏刑明,则民尽死;民尽死,则兵强主尊。”(《饰邪》)“凡赏罚之必者,劝禁也。赏罚敬信,民虽寡,强。”(《六反》),这段材料反映了( )
A.孟子的“仁政”学说 B.韩非子的法治强国思想
C.墨子的“兼爱”思想 D.庄子的“齐物”观点
4.有人认为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继承了儒家的“仁政”思想。这一观点主要是看到了董仲舒 ( )
A.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C.认为天子受命于天,地位不可动摇
D.认为人君要爱护百姓,如果残暴,天将降灾祸于他
5、“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这首诗
反映了( )
A.孟子的“仁政” B.董仲舒的“独尊儒术”
C.王阳明的“心学” 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
6.程朱理学、陆王心学的共同点是( )
A.万物之理,终归太极 B.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C.纲常伦纪,即为天理 D.内心反省,以致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