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致力于人的精神自由的思考并且注重思辨的思想家,最有可能的应该是( )
A.孔子 B.荀子 C.庄子 D.韩非子
2.从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到西汉时期“独尊儒术”的文化体制与思想局面的转变里,我们能够看到( )
①大一统局面的形成②学术思想自由发展的终结③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确立④中央集权的加强和自然经济的鼎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顾炎武认为,“王(阳明)学末流背离孔门为学宗旨,不习六艺,不综当代之务,而专心于内,已非儒学之正宗。”从中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顾炎武主张“经世致用”的学风 B.顾炎武批判“心学”的空谈
C.顾炎武批判“心学”对儒学思想的背弃 D.顾炎武主张废除儒家思想
4.郎宁和苏敬两位同学来到古代中国科技成就陈列馆,看到了下列两幅名叫“浑仪”的照片,有了如下一段对话,他们的判断比较接近史实的一项是( )
A.郎宁:这一组雕塑作品表达了科技是生产力的寓意
B.苏敬:不对,这一组雕塑作品是想证明古代中国科技发达
C.郎宁:如果是科技仪器的话,应该是张衡的测量地震的仪器
D.苏敬:它给人一种宇宙洪荒的感觉,应当是天文观测的仪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