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史载周公制礼作乐,以宗法维系封建制度的运作。有百世不迁的大宗,有
五世则迁的小宗,如以周封伯禽于鲁国,鲁国内部又再度分封若干小国为
例,以下有关封建与宗法关系的说明,何者最为适当
A.周天子为鲁国大宗,鲁国内部再分封诸国也以周天子为大宗
B.鲁国国君是鲁国内部诸国的大宗,周天子则为其小宗
C.周天子是各封国的大宗,鲁国国君则是鲁国的大宗
D.周天子为一族,鲁伯禽另为一族,在宗法上,二者并无关系
2.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不断有幼童、白痴、昏庸之徒登上皇位,“在君主所拥有的制度化权力与其实际的政治能力之间发生了严重的冲突或不对称问题”。究其渊源,这一现象的出现源自于
A.分封制 B.中央集权制 C.郡县制 D.宗法制
3.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历史三峡论”,将四千多年来中国政治形态变迁分为封建、帝制和民治三大阶段。其中“封建”阶段我国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
A.政权和族权互为表里 B.专制王权披上神权外衣
C.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 D.思想统一促进政治统一
4.秦灭六国后,秦王赢政兼采古史 及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之名而称“皇帝”,其首要目的是
A.宣扬托古改制 B.承袭华夏传统
C.突出个人功业 D.标榜君权神授
5.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高宗时,打破宰相任用资历限制,允许三省中四品
以下官员以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名义行宰相权,参预朝政。其目的是
A.重用人才,推行科举取士 B.分割相权,加强君主专制
C.分工协作,提高行政效率 D.缓和矛盾,抑制朋党之争
6. 右图是一副残缺的中国古代“地方结构示意图”。 请根据留存信息,判断该图反映的朝代是
A.唐代 B.宋代
C.元代 D.明代
7.明代于慎行《读史漫录》中记载:“汉至武帝以
后,柄归中朝,政去两府。所谓中朝者,大司马、
大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也。所谓外朝者,
丞相、御史、二千石、九卿等也。盖武帝决事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