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试卷 >> 历史试卷
高中历史编辑
山西省山大附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 Word版含答案
下载扣金币方式下载扣金币方式
需消耗2金币 立即下载
1个贡献点 立即下载
1个黄金点 立即下载
VIP下载通道>>>
提示:本自然月内重复下载不再扣除金币
  • 资源类别试卷
    资源子类期中期末
  • 教材版本不限
    所属学科高中历史
  • 适用年级高二年级
    适用地区全国通用
  • 文件大小577 K
    上传用户xj197912
  • 更新时间2014/12/23 9:01:54
    下载统计今日0 总计0
  • 评论(0)发表评论  报错(0)我要报错  收藏
0
0
资源简介

1.夏曾佑认为“中国之有周人,犹泰西(泛指西方国家)之有希腊。”他这样说的依据可能是
A.周和希腊政治制度相同 B.周和希腊分别奠定了中西文化的基础
C.东西方文化同时形成 D.当时东西方文化交流频繁
2.《论语•学而》:“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为本欤。”由此,可见孔子仁的学说的逻辑起点是
A.人性本善 B.血缘远近 C.宗法等级 D.君臣尊卑
3.“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义有所错”。上述材料揭示的主旨是
A.三纲五常 B.家国同构 C.社会起源 D.君主专制
4.《诗经》中的《七月》描述农民无冬无夏的劳动,却“无衣无褐”;一些爱情诗反映了青年男女在恋爱婚姻生活中的喜怒哀乐。这说明《诗经》
A.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 B.是中国成熟诗歌形成的标志
C.具有现实主义的艺术风格 D.表达了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
5.春秋战国时期一思想家认为:“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颈而望之矣!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该思想家的核心观点应是
A.清静无为 B.兼爱非攻 C.仁政治国 D.以德治民
6.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认为:“道之大原于天,主张屈民而伸君, 屈君而伸天。”以下对董仲舒新儒学的最佳理解是
A.反映天命的政治秩序与政治思想应该是统一的
B.新儒学融合阴阳五行的迷信思想和法家的思想
C.强化君权神授的同时也主张限制君权过度膨胀
D.新儒学融合阴阳五行迷信思想和德治思想
7.王夫之认为:“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与此相似的社会历史观是
A.“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B.“克己复礼,渐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

请先登录网站关闭

  忘记密码  新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