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孔子主张“正名”,试图把当时已经混淆的社会等级秩序矫正过来,规范人们言行,从而达到长幼有序的理想状态。为了达到这一状态,孔子提出了
A.“礼法并施” B.“仁” C.“礼” D. “德”
2.孔子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表明孔子的教学方法是
A.学思结合 B.循序渐进 C.有教无类 D.因材施教
3.《三字经》的内容分为六个部分,每一部分有一个中心。其开篇为“人之初,性本善”。与此观点相反的思想家是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老子
4.儒学思想在后世不断发展,下列主张具有民主启蒙色彩的是
A.敬鬼神而远之 B.天与人不相胜
C.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D.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5.自宋徽宗以后,关羽的地位“侯而王,王而帝,帝而圣,圣而天”,成为忠义的化身享受中国乃至世界华人圈的奉祀。究其原因最有可能的是
A.关羽的忠勇 B.人民的爱戴 C.理学的推崇 D.统治者的认可
6.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
①中央集权的强化 ②思想控制的加强 ③社会政局的稳定 ④儒家以外各学派的消亡
A.①② B.①②④ C.②④ D.①③
7.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大起大落。春秋战国时期遭到冷遇;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当今孔子学院在全球开花。说明儒家思想的扬弃归根结底取决于
A.当时的社会环境 B.士阶层的推崇
C.现实政治的需要 D.统治者个人喜好
8.宋明理学家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格心”的认识论,“齐家”“治国”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
A.规范社会秩序,维护封建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