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封建制”本意即为“分封制”,是指古代帝王裂土封疆、封邦建国的制度,被封诸侯拥有自己的领土。按照上述含义,下列现象不属于此处所指“封建制”的是:
A.周天子封功臣姜尚于齐地 B.汉高祖封长子刘肥为齐王
C.明太祖封七子朱榑于青州 D.康熙封四子胤禛为亲王
2.明成祖朱棣是一个雄才大略的君主。他对内开拓疆土,加强君主专制;对外派遣郑和下西洋,加强与亚非国家的联系,成功地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永乐盛世”。但后来的封建史家仍以“篡位”视之,主要是因为他皇位继承:
A.破坏了分封制 B.是以武力夺取帝位的
C.不符合古代宗法制 D.损害了封建史家的利益
3.皇,古为上天,光明之意;帝,生物之主,兴益之宗。秦始皇统一全国后,自以“德兼三皇,功过五帝”,将皇帝作为自己的帝号,这就是皇帝称谓的由来。其主观目的是:
A.炫耀文治武功 B.宣扬君权神授 C.制造暴政依据 D.树立专制权威
4.“秦统治者利用这些原则开始征服其他诸侯,建立第一个帝国。然后他们又用一惯无情的手段将严密的组织扩大到全国,不过,其结果正如我们将看到的,引起了一个反作用,使帝国在其创立者去世后没几年就被推翻。”(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中所列举的“严密的组织”制度是指:
A.分封制度 B.宗法制度 C.中央集权制度 D.科举制度
5.两汉时期,皇帝对丞相待之以礼。丞相谒见皇帝时,皇帝起立,赐丞相座。隋唐时期,官员上朝奏事也均有座。到宋朝,官员上朝必须站着奏事。至明清时,大臣奏事必须跪着。清朝官僚上朝时跪地时间特别长,以至于大臣们都备有护膝。以上礼仪变化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封建纲常礼教的强化 B.君主专制统治的不断强化
C.封建官员成为皇帝的奴仆 D.中央集权的加强
6.黄仁宇在其著作《中国大历史》中说:“汉朝代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帝国跨地过广……于是采用一种“斑马式”的管理,就是有些地区秦朝所设置郡县原封不动地任其存在,其他地区则派遣新任命的王侯,世守为业。”文中的“斑马式”管理应该对应的制度是:
A.分封制 B.郡县制 C.郡国并行制 D.行省制
7.它“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竞争的公平、公正性,不仅有益于社会各阶层的流动,而且有益于文化的编制和普及”。材料所述制度与下列哪种现象直接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