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语•颜渊》记载“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曰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有人对这段话的解释是:“仁者,本心之全德。克,胜也。己,谓身之私欲也。复,反也。礼者,天理之节文也。”这就把“克己复礼”解释为( )
A.“人伦者,天理也” B.“存天理,灭人欲”
C.“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D.“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答案】B
考点:汉代儒学。“仁者,本心之全德。克,胜也。己,谓身之私欲也。复,反也。礼者,天理之节文也。可以理解为克己就是战胜人的私欲,复礼就是维护天理,可见作者把克己复礼解释为了存天理、灭人欲,所以选B
2.“分定而无制,不可,故立禁。禁立而莫之司,不可,故立官。官设而莫之一,不可,故立君。”这种主张最符合下列古代哪一学派?( )
A、法家 B、儒家 C、道家 D、墨家
【答案】A
考点:百家争鸣。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大致的含义是:在圣人进行了土地货财男女之分后,确定了分配的方式却没有管理的制度,故而立下了法律;法律虽然确定了,却没有掌管的,所以设立了官员制度;官员制度设立了却没有办法达成统一,故而君主就出现了。所以材料强调了君主统治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体现了法家学派的主张,答案选A,先秦儒道墨三派主张与材料不符。
3.当初,刘邦是一个拿儒生的帽子当撒尿便器的市井之徒,后来却成为第一位尊崇孔子的皇帝。他晚年路过曲阜时,用最隆重的太牢大礼祭拜孔子。这是因为
A.三纲五常成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
B.“礼”有助于上下尊卑秩序的确立
C.君权神授适应了“大一统”的需要
D.儒学信仰体系的重建稳定了统治秩序
【答案】B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百家争鸣。。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刘邦用最隆重的太牢大礼祭拜孔子这只是因为孔子的.“礼”有助于上下尊卑秩序的确立,并不是因为刘邦真正的尊重孔子,三纲五常成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并不是在刘邦时期,所以本题的答案就是B。
4.《春秋繁露》记载:“古之造文者,三画连其中,谓之王,三画者,天地人,而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