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之时,诸侯之嫡长子为世子,嗣为诸侯,其余支庶之后,族类繁多,惧其散而无统也,因制为大宗小宗之法。”材料主要说明了
A.大、小宗都有血缘关系 B.诸侯的庶子都不能取得政治权力
C.各级政权被一家一姓所掌控 D.宗法关系是维系政权的纽带
【答案】D
考点:宗法制。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材料,并作出正确认知的能力。根据材料关键信息“惧其散而无统也,因制为大宗小宗之法。”等,结合所学知识,解读材料,题干的大概意思是:分封制下层层分封之后,宗族的分支多了,分散在各处,难以统一,所以才制定宗法制度,用宗法制度来维护各层次的政权。故D.宗法关系是维系政权的纽带,符合题意;而AB两项与题意不相关;C项表述错误,被分封的有同姓亲族,也有功臣和姻亲。综上,均排除ABC,正确答案选D。
2.一位西方学者评论秦始皇:“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系和教育。”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一政治转向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
A.从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B.从井田制向小农经济转变
C.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 D.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
【答案】A
考点: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及与教材知识的联系能力。注意提干中“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秦朝统一前是七国并立,那时候诸侯当权,即贵族统治;之后秦始皇一扫六合统一天下建立了封建集权的秦朝,并且推行郡县制,设立三公九卿制。郡县长官由皇帝亲自任命。郡县制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因此选A。
①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指出:“元代的行中书省,就是一个行政的中央政府,宰相的派出所,分驻在各个地方来管事。如是则地方绝无权,权只在中央。”此言论反映的实质是
A.元代通过行省制度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B.行省制度使地方行政机构形同虚设
C.元代中央最高行政机关是行中书省 D.元代中央政府与地方的矛盾十分尖锐
【答案】A
考点:行省制。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题干中“如是则地方绝无权,权只在中央。元代是有中央无地方的”的信息可得出元代中央集权的程度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