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下列对孔子这段话理解不正确的是
A、孔子认为应该建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社会秩序,否则人民无所适从
B、孔子认为周“礼”非常重要,是实现仁的前提。
C、孔子认为“仁”和“礼”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
D、孔子认为“礼”和刑罚相对立的
2. 易中天先生在《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中对春秋战国时期的学派作了如下的评价①关注社会,留下了平等、互利、博爱的社会理想 ②关注人生,留下了真实、自由、宽容的人生追求 ③关注国家,留下了公开、公平、公正的治国理念 ④关注文化,留下了仁爱、正义、自强的核心价值下列学派与题干中评价对应正确的是
A.道家、儒家、墨家、法家 B.儒家、道家、法家、墨家
C.墨家、道家、法家、儒家 D.法家、墨家、儒家、道家
3. 《荀子•儒效》中说:“诗言是其志也,书言是其事也,礼言是其行也,乐言是其和也,春秋言是其微也。”荀子论证的是
A.儒家各经的核心内容 B.儒家经典独特的教育功能
C.儒家经典的内容分工 D.儒家经典内容的丰富和完备
4. 在评论秦朝灭亡时,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此处孟子的思想具体指
A.“民贵君轻”,实行“仁政” B.制天命而用之
C.“兼爱”“非攻” D.加强中央集权,防止人民反抗
5. 春秋战国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如“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于礼”;“行一不义,杀一不辜,而得天下,皆不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