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战国时期,法家曾经有一个比喻:“一兔走,百人追之。积兔于市,过而不顾。非不欲兔,分定不可争也。”这一比喻实质是主张
A.保护物权 B.舍利取义 C.严刑峻法 D.奖励军功
25.“它排除了丞相个人专断,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而且增强了决策施政的程序性、合理性,提高了行政效率。”材料中的“它”是指
A.三公九卿制 B.中外朝制 C.三省六部制 D.军机处
26.唐朝官府纺织业以窦世伦画的《内库瑞锦对雉斗羊翔凤游麟图》作为样本,地方专供的织锦户也必须严格遵照官样,并禁止民间私自生产和销售。对这段材料的解读,以下正确的是
A.唐朝重视官府纺织业的行业生产标准
B.唐朝纺织业只为官府生产地位较特殊
C.纺织业在唐朝的财政中起决定性作用
D.唐朝政府明确限制私人纺织业的发展
27.“在只有邸报的年代,怀疑官方记载的人们只能如鲁迅先生所说,到野史杂说中探求真相。而晚清近代化报刊的出现改变了这一传统格局。”材料认为近代报刊
A.取代政府成为社会的评判法官 B.迎合了民众多方了解信息的需求
C.剥去了朝廷官方活动的神秘感 D.实际上是社会上野史杂说的汇编
28.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 中说:“西方的扩张促进了非西方社会的现代化和西方化。这些社会的政治领袖和知识领袖用以下三种方式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对西方的影响做出了回应:拒绝现代化和西方化;接受两者;接受前者,拒绝后者。”义和团运动中拳民选择的是哪种方式
A.第一种 B.第二种 C.第三种 D.三种都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