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公元前246年秦国修建郑国渠之后,该灌区面积为4万余顷,粮食亩产达到6石4斗,而当时其他诸侯国粮食单产普遍只有1石5斗左右。这反映出【
A.粮食在民间的价格随之降低 B.其他诸侯国社会经济大幅度衰退
C.秦国农业生产技术进步较大 D.农业发展为秦国统一奠定了物质基础
2.王家范、谢天佑先生曾经精辟地指出:“小农经济一锄、一镰(或者再加上一犁,不是家家都有畜力,那就用人力拉犁)、一个主要劳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对这段话最正确的理解是
A.小农经济具有稳定性 B.小农经济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C.小农经济非常脆弱 D.小农经济只需要一些简单的劳动工具
3.乾隆时的《陶冶图说》中记载:“景德镇袤延十余里,山环水绕,偏处一隅,以陶来四方商贩,民窑二三百区;工匠人夫不下数十万,落此食者甚众。”这表明
A.清代开始景德镇具有瓷都的地位 B.景德镇多民营制瓷手工业
C.手工业发展提高了富商地位 D.清代手工业经济重心南移
4.东汉前期,郡县工官除制作器物外,还兼向当地私人手工业征税物。右图为当时设置工官的城市。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古代中国政权的经济支柱是农业 B.当时黄河下游地区手工业较发达
C.官营手工业一直保持世界领先地位 D.东汉利用经济手段巩固专制集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