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人史纲》中说:“封建制度最重要的问题是权力的继承……但父亲遗留下来的如果是一个不能均分的宝座,或是一个不能均分的世袭爵位,只能由一个儿子继承时,问题就发生了。必须有适当的方法解决,才能保持国家和家族的完整。”西周时“适当的方法”是指 ( )
A.宗法制 B.分封制 C.世袭制 D.礼乐制度
2.1377年,明太祖设通政使司作为皇帝的“喉舌之司”,主管章奏出纳和封驳,后又下令凡奏不得先禀告中书省。明太祖的这些举措意在( )
A.弥补废除丞相出现的权力空白 B.进一步完善中央政权机构
C.大力加强君主的专制权力 D.提高中央政权机构的行政效率
3.“戽车寻丈旧知名,谁料飞空效建瓴。一索缴轮升碧涧,众筒兜水上青冥。溉田农父无虞旱,负汲山人赖永宁。颠倒救时霖雨手,却从平地起清泠。”诗中所述工具( )
A.推动了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 B.促使汉代灌溉技术进一步提高
C.表明水力鼓风冶铁技术出现 D.体现了官营手工业的精湛技艺
4.广东地区在唐朝时“岭南之田,所种惟稻”,到了清朝前期,“乡民以种稻收薄,故为它种(棉花,甘蔗,桑树)以为利。”这一变化带来的影响是( )
A.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B.农村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C.小农经济开始逐渐解体 D.缓解了人多地少的矛盾
5.孔子曾提及如下观点:“凡人立志于仁就要以得到仁,但是每日每时都不违背仁,即在圣贤也不易做到。”鉴于此,宋明理学家提出( )
A.知行合一 B.发明本心 C.格物致知 D.致良知